2024年5月14日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站点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教育科研 > 优秀论文

高中物理解题的八大策略

  发布时间:2012/3/5


  

 
 
 
1 先整体思考,再局部分析
    物理问题的构建,离不开相互作用的物体和所经历的过程。题目呈现的常常是诸多的物体,系列的过程。所以选好研究对象成为物理解题的首要。先取整体作为对象,关注经历的全程,能避开相互作用的细节,看到问题的全貌,找到解题的径要。若有必要,再由简到繁,隔离局部进行分析。所以先整体思考,再局部分析,用好“整体法与隔离体法”,是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
2  先定性分析,再定量计算
    物理问题是事实的择要。面对物理题目,依据已知的事实先做大约的猜想,再作小心的求证,既能找准方向,减少盲目,也便做出判断,调整方案。所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计算,做到“先抬头看路,再低头拉车”,是物理解题的一般策略。
3  做顺逆双推,将已未搭桥
    问题的结论含藏于所呈的事实。认真审题,挖掘隐藏的条件,依据物理的规律,做出合理的推演,就是所谓的“顺推”;紧扣设问,抓住问题的特点,依据物理的规律,做出逆向的推断,即是所谓的“逆推”。问题的求解,就是寻找已知和未知的深层联系。所以做顺逆双推,将已未搭桥,做好“逆推顺写,规范表述”,是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
4  略次要因素,建经典模型          
    物理问题的呈现,其实是物理模型在流淌。物理能力的核心就是能抓住关键,忽略次要,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物理的模型。模型的经典,在于突出了事实的纲要,纲举便会目张;模型的灵动,在于蕴涵的方法普适,便于演变迁移。所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经典模型,做到“分清主次,学会迁移”,是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
5  用条件微扰,将极值寻找
    物理问题的特色,在于其常常具有极值。条件发生扰动,结果就会涨落,条件与结果的相互牵连,也暴露了两者间的相互联系。面对极值的问题,可以将“条件”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进行“微扰”,依据物理的规律,推演“结果”的变化,寻找其临界的条件,问题的极值便会在变化的范围中显现。所以用好“条件微扰法”是解决有极值的物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6  引入共同量,寻找关联式
    物理问题的呈现,常常用到对比和类比。有的是不同对象的比较,需要发现两者的相似;有的是先后过程的比较,需要寻找两段的关联。有些特点看似相同,似是而非;有的状态看似迥异,似非而是。问题在比较中增加了考察的力度;能力在对比中呈现出考察的梯度。引入共同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寻找关联式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以引入共同量,寻找关联式,做到“存小异,求大同”是解决比较类问题的有效策略。
7  回归到本源,组合加变异           
    物理问题的综合,往往是经典模型的组合和变异。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演变,常常脱胎于基本的原理和方案。明晰每一个经典模型的特质,就不难解析几个模型的组叠;抓住每一个基本原理的实质,就不难看破基本方案的变迁。所以联想经典模型,借鉴基本的方案,“回到问题的源头”,是物理解题的基本策略。
8注重解规范,巧用四变换          
    物理问题的表述,要做到规范而简约。多体问题,要巧取对象,在整体和个体的变换中让问题的阐述简明;过程复杂,要巧取过程,在全程和分段的变换中让问题的解答简要;关键的思考,要充分说明,善于在力、能量、动量三大观点中寻找到最佳;核心的规律,要写明依据,善于在恰当的参考系中,透视所观的现象,获得别样的启迪。
物质在永恒地运动,世界有普遍地联系。物理的解题就是要了解事实的真象,建立理想的模型,明晰问题的特质,选好解题的规律,得出问题的结论,体味物理的启迪。





 相关新闻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的研制与应用 2006/11/2
 物理素质教学论文:中学物理教育与素质教育 2011/7/1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 2011/1/8
 新课标下化学教育的转变 2011/1/8
 算出一节课最精彩的时间 2011/1/8
 “双开”考试:改善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1/7/1

主办:独山中学 制作:独山中学信息中心
地址:六安市独山镇  联系电话:0564-2911099
皖ICP备11001872号-1六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