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站内搜索
返回首页 站点导航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教师频道 > 师德建设

亲近母语,以情感方式触摸阅读

  发布时间:2012/5/4


  

 

 

    “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

  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


  《现代汉语词典》对“母语”的解释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语言。由原初联想母亲,这充满感****彩的联想,让人感到“母语”的亲切和圣洁,感到她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初次接触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徐冬梅和她主持的“小学‘亲近母语’阅读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下简称“亲近母语”实验),便被“亲近母语”这一提法所吸引。

  “亲近”是一种姿态,当我们以这样的姿态面对母语,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当我们的每个毛孔张开时,浸润在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价值才有可能渗透我们的灵魂——这也就是阅读的意义吧。

  旨在对儿童阅读教育进行研究、倡导、推广的“亲近母语”实验,正是以这样一种情感的方式,用一种亲近儿童的理念教孩子亲近文学、亲近母语,教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母语的温暖。

  亲近母语使孩子的心变得柔软

  在“亲近母语”实验中,第一个关键词是“母语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根的人、对家有感情的人,而母语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语言文字,它更多地承载着民族文化。”有感于外语学习热、艺术考级热、奥数热,徐冬梅感到有必要把充满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同这些功利化的、工具化的、被作为“敲门砖”的东西区别开来,于是他们选择“母语”这个带有感****彩和文化内涵的词汇来负载并诠释立足于语文课程建设的这一实验。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老师们注意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非常喜欢听故事、听童话的,可是到了学校、甚至从学校毕业后,却不喜欢语文,更别提什么读书习惯的养成了。孩子们对语文亲近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曾在扬州师范教过7年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徐冬梅认为,首先是我们过去的语文课过于强调训练,语文本身的情趣被淹没在习题中了;其次是教材所选的大部分文章体现的是成人眼光,缺乏儿童视角;第三是课程观念的原因,过分强调举一反三,注重字句段的分析,忽视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这其实已经部分地回答了“为什么以‘亲近’的姿态去面对母语”这个问题。“亲近母语”实验是在对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之后确立的课题,它的建设性在于关注儿童的情感,关注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作用。因此,“亲近母语”实验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儿童阅读”。让孩子亲近母语,首先要亲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位母亲,徐冬梅对孩子的理解和认识更切近,她说:“我们对孩子真的不够宽容,我们最常对他们说的是:你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成人对孩子的期待总是充满了现实的色彩,而忽略了孩子内心中那些纯洁、幻想的部分。”她觉得,对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和渠道,我们除了告诉他们现实的残酷,也该给他们一些足以柔软他们内心的东西,这就是那些经典的、富于思想和美质的文学作品。在《草房子》、《彼得·潘》、《爱的教育》……中,在不断地接受经典阅读的熏陶中,孩子们不仅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觉并体会到母语学习的乐趣和情趣。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个星期五的晚上,朋友们的十多个孩子就会来到徐冬梅家里,跟她一起背诗、读书、写故事。她家书橱里的那些书好像生了魔法似的,总是让孩子们不忍放下。背《三字经》、背《诗经》、背《论语》……小孩子们的记忆力也令人吃惊,好像几千年前的古人写就的那些诗文本来就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不过是刚刚被唤醒似的。而在徐老师以“100+5”的赞许和鼓励评价他们的作文时,那些孩子的家长看着自己的小儿写出洋洋洒洒的长篇故事也就不惊讶了。几年来利用闲暇和孩子们在这种看似散漫随意的共读中一同体会读书之乐,徐冬梅发现,与书本的“亲近”使孩子的感觉更敏锐,心灵更丰富。

  为小学生度身定制145万字阅读材料

  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来源无非是: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社区及公益图书馆。对很多家庭条件差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许多孩子所谓的读书其实就是读教科书。徐冬梅做了一个统计: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以800字计,学生如果只读教科书,那么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二分之一部《三国演义》。2002年9月,课题组对扬州市的近30所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能获得多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徐冬梅认为,2001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标准,如读物的选择、指导、评价的方法等,使得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难以落实。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编写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材,通过教材建设使大部分学生拥有基本相似的阅读背景。于是,“亲近母语”实验将145万字的阅读量具体为12册《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教材,在72所实验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此来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最基本的量和质。

  在课程观上,“亲近母语”实验更强调“举三反一”的博览,因此《亲近母语》的特点是将单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结合起来。单篇文章包括大作家的小作品、时文佳作、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整本书主要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编写者以引导阅读为基本点来选择优质的阅读材料,编写阅读提示和建议,引导诵读和感悟。《亲近母语》采取“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12个主题单元、4个名著引读单元、8次日积月累、一次读书活动和一份推荐书目。“主题单元”和“名著引读单元”是读本的主体部分。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人类生活的三大主题形成了八大母题:大自然和人类、人际关系、国家和社区、中华文明、外国的文化、想象的世界、科技发展、运动和健康。围绕这八大母题,依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规律,每分册分别设置12个主题单元,各单元由“引读”、“选文”、“阅读建议”三部分组成。在“名著引读”单元,编写者从最经典的和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名著中选取了24部作品,每册分4个单元向学生推荐。其中既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也有现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曹文轩的《草房子》,更有富于趣味性、教育性的外国名著,如《狐狸列那的故事》、《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等等。每个名著单元都包含“导读”、“精彩片段”、“阅读建议”几部分。

  翻看《亲近母语》每一册的目录,不难看出编写者在选文上的用心。读着这些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文章时,相信孩子们的心和我们的母语贴得很近很近。

  创建感悟的、动情的、个性化的阅读课堂

  用《亲近母语》读本教孩子读书而不是教《亲近母语》,这是徐冬梅对实验教师反复强调的。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亲近母语》这套课外读本更像一扇门,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这扇门发现一个更美妙的世界——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乐趣以及更多值得读的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掌握读书方法,这也就是“亲近母语”课外阅读指导要达到的目的。

  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介入学生的阅读并加以有效的引导?主题单元怎么讲?名著课程怎么教?这一连串问题都是“亲近母语”实验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今年3月,课题组邀请全国特级语文教师窦桂梅赴扬州执教《朋友》一课。感情丰沛的窦老师从对朋友的理解和感悟说起,从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开始,把阅读以“朋友”为主题的四篇文章的过程当作了引导学生认知朋友、感悟朋友,引导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次旅行。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启发谈话,让学生谈读四篇文章的感受,还是对最后一篇文章的精读探究,让学生实话实说、现场采访,都立足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徐冬梅认为,窦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突破了四平八稳的“语言文字—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的教学程式。如果有人觉得这种教法不像语文课,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练习的、分析的、理性的语文课堂,而不习惯感悟的、动情的、个性化的课堂。“亲近母语”实验要创建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引领学生感悟、激发学生体验,从而更充分、更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的课堂。

  在对优秀教学案例的观摩研讨中,在阅读指导的实践摸索中,参与实验的教师们对阅读指导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和思考。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教师时金林认为,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孩子与书本实现对话、相互比照,发现自我,升华自我,创造自我,从而建构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世界的自我的过程。我们的阅读指导应该由此出发,使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与书本中的世界实现对话,产生融合、撞击、互动、升华,让孩子在书本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理解书本。扬州双桥实验小学岳乃红老师说:“我们的阅读指导只有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才能让阅读走进他们的内心。”在实验学校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教师们尝试着不同的指导手段和形式,摒弃烦琐的分析与讲解,从情感切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力求用一种轻松的姿态向学生呈现文本,引领学生理解、进而感悟文本,激发起学生深入到更丰富的文本中去的欲望。目前,课题组在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几种开展儿童阅读教育的基本模式。

  强调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施指导,并不意味着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读书,“亲近母语”要建立的是实行大阅读教育的开放式课堂。徐冬梅介绍说:“在《亲近母语》课外读本中,我们为学生导读了24部名著,还分学段向学生推荐了150部童书,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孩子根据自己的阅读趣味进行更广泛、更自主、更个性化的阅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阅读实验室,在条件尚不具备的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在农村的中心小学则因地制宜地搞起了亲子共读乐园。”

  两年前,课题组指导扬州市维扬区实验小学建立了“亲近母语”多功能阅读实验室,为吸引孩子到实验室来看书,老师们将其布置得颇具童话色彩,书柜更是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书本的式样。走进实验室,看到的是一本本矗立在墙边的“大书”,打开“书本”,却见一排排装帧精美的书整齐地排列其中。孩子们坐下来,就开始了与好书的对话、与书中人物的对话、与写书的大师的对话。可以说,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指导。基本设计为80分钟一课时,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连续进行阅读学习,而不必因传统时间表的规定中断或更换学习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在这里,读书与考试无关,与作文无关,学生选择的是自己真正想读的书,因了兴趣的驱使而读使读书这一行为变得那么自然、那么舒服。在这个开放的课堂里,专职管理员和语文任课教师的角色是服务者和合作者,他们对学生的辅导看似“无为”,实际用心,对那些视野比较开阔、读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会为其提供相关背景的介绍;对刚刚进入阅读的孩子,他们则注意发现其阅读的兴趣并加以鼓励;他们还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其推荐图书。这里的书籍配置照顾到基本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的差异性,采取由核心层向松散层辐射的结构方式:核心层面向大多数学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完成经典阅读的任务;紧密层同样面向大多数学生,目的是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体现较高要求,主要完成精品阅读的任务;松散层旨在培养兴趣,鼓励冒尖,体现发展层次的要求,主要内容是以趣味阅读和个性阅读为主。从如此细致的图书配置、分类和阅读指导中可以看出,这个实验室是在研究孩子、研究阅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依托实验室,他们还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由孩子自己担任部长,自己组织读书活动,自己编写读书刊物。在这种自主性、参与式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和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亲近母语”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要学生读书,教师首先要读书,读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认同。为了让“亲近母语·阅读为先”的理念得到更多人的响应,除了组织校园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以外,“亲近母语”课题组还组织了教师读书会、亲子共读会、社区读书会等,在建设书香校园的同时,努力推动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城市的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链接:

  《亲近母语》的每一册书中,都配有许多以鹤为主体的题图。说起鹤,谁都会想起“骑鹤下扬州”的诗句。“亲近母语”实验能在扬州生根、开花,的确与扬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扬州的战略为“亲近母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孙永如副市长从建设文化品牌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关心和扶植这个课题的发展,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一直亲自指导着“亲近母语”实验;扬州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市教科所所长辜伟节更是对这个课题寄予很高的希望,他要求课题组加强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真正把这个课题打造成为地方课程的品牌,在扬州扎根,然后向周围、向更广大的地区辐射开去。

  “亲近母语”实验是由扬州市教育学院徐冬梅老师主持,扬州市所辖的七个县市区整体参与的,七县市区语文教研员和扬州市的骨干教师都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课题组中有在高校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专家,有从事语言研究和小学教学法研究的学者,有从事教学业务指导和管理的教研员,有在一线直接进行实践的老师。可以说,该课题集中了全市的优质资源,体现了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精神。

  在扬州,更多的学校正在加入到“亲近母语”的实验中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一个读好书、爱读书的氛围已在扬州初步形成。





 相关新闻

 中小学教师减压“十招” 2006/11/2
 早期教育:早熟的果实不丰满 2006/11/2
 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探索 2006/11/2
 再给孩子一次失败的机会 2006/11/2
 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 2006/11/2
 指导导师的条件和修养 2006/11/2

主办:独山中学 制作:独山中学信息中心
地址:六安市独山镇  联系电话:0564-2911099
皖ICP备11001872号-1六安新闻网